- 韩冰;
通过测试2019—2023年北京市20个点位大气干、湿沉降样品,探究2012、2019、2023年3个关键时间节点大气沉降重金属的通量变化,对2019—2023年新冠疫情影响下大气沉降重金属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规律、排放源特征及来源贡献率等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2019年As、Cd、Hg、Pb、Cr、Ni、Cu、Zn等8项重金属大气沉降通量为2012年的8.4%~42.3%,As元素下降最为明显。2019—2022年,重金属通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朝阳、石景山、房山和大兴等点位大气沉降量显著高于其他区域,主要受人类排放活动影响;门头沟、延庆、密云、怀柔等具有地质高背景特点的山区点位,大气沉降重金属通量受降水等气象条件影响更大。干沉降重金属质量浓度富集程度为Cd>Zn>Pb>Cu>Hg>Cr≈Ni>As,Cd和Zn元素的富集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元素,Cd富集与Hg、Ni显著相关,Pb富集与Cr、Ni、Cu、Zn显著相关。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显示:第一季度西北气团起源地为自然源,输送距离较远,更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第二、三季度周边工业城市对北京有As、Cd、Hg、Pb、Zn等污染物气团传输。主成分及APCSMLR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大气沉降元素Pb、Zn、Cd、Ni、Cu贡献率占比超13%,Cr贡献率最低,仅占3.06%。Cu、Ni、Cd、Hg、Pb等元素主要来自交通排放源(F1),其贡献率为57.63%~76.22%;Cr、As元素主要来自煤炭源(F2),其贡献率为50.78%~58.70%;Zn元素主要来自混合源(F3)(包括土壤母质尘、冶金尘等),贡献率为69.64%。
2025年02期 v.20 188-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0K] - 全瑶;吴彬;丁桂伶;
山区人类工程活动产生的大量弃渣会改变沟谷地表形态,增加沟谷松散物质储量,影响沟谷排水能力,增大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京礼高速梯子峪隧道修建过程中,在白羊城沟中下游沿沟底堆放了巨量隧道弃渣。文章通过遥感图像对比和现场调查,发现弃渣改变了白羊城沟谷中下游边坡和沟谷形态,影响了沟谷排水能力。通过泥石流沟易发性评价分析,认为弃渣使白羊城沟泥石流易发性显著提高。联合分析“23·7”特大暴雨期间沟谷内降雨量与泥水位专业监测数据,发现过程累计雨量曲线与泥水位曲线呈复杂相关性。结合降雨前后沟谷冲刷变化情况,本次该沟谷发生山洪泥石流的临界降雨条件是持续降雨时间达48 h,总降雨量达394.6 mm,平均雨强达8.22 mm·h~(-1),期间最大雨强达55.8 mm·h~(-1)。
2025年02期 v.20 212-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8K] - 王建西;王博文;李敏;
在地质灾害监测中,数据分析建模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洞察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情况,揭示发展趋势。监测数据的质量对数据分析建模与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数据预处理作为提升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对异常值识别与处理尤为重要。箱图作为一种常见的数据可视化工具,被广泛用于数据分析中。文章详细阐述基于箱图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值计算、异常值识别清洗算法,用Python语言编程使之可视化。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箱图及其算法在处理地质灾害监测数据上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箱图能够精准定位并处理异常值,显著提高监测数据质量。
2025年02期 v.20 221-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0K] - 孙少游;张建智;
为提高深部地下水富集区的勘探精度,采用震电融合方法探查煤系地层水文地质特征。结果表明:震电融合能够实现三维空间上构造和富水性参数的综合,可作为煤系地层矿井水文地质勘探的有效技术手段;电阻率是地下水探测的重要参数,在富水区预测中为首要参考主成分,基于测井曲线约束的方法可显著提高反演质量;震电融合计算的解释成果图较单一的电阻率断面或切片成果更加准确,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2025年02期 v.20 229-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8K] - 胡飞平;方明;
金寨县樊家冲地区位于北淮阳构造带东段,沙坪沟钼铅锌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内。通过沟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5处综合异常,进一步缩小了1∶50 000地球化学异常区范围,该成果表明沟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中低山地区具有快速、经济、高效等优势。异常查证结果表明,AP-1综合异常Mo异常形态完整、规模较大,主要分布在同兴寺岩体与火山岩的接触带附近,该区脉岩发育、矿化蚀变明显,地质成矿条件较好,具有良好的钼、铅锌矿找矿前景。
2025年02期 v.20 235-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