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晓晓;
2023年7月29日—8月2日,京津冀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大量浅层滑坡。与滑坡周界清晰、变形迹象明显的典型滑坡有所不同,浅层滑坡往往不具有典型滑坡清晰的边界条件与明显的变形破坏特征,通常具有群发性、突发性、隐蔽性特征。文章选取门头沟区35处浅层滑坡,对其规模、空间发育特征以及植被特征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浅层滑坡的滑体厚度通常小于5m,平面分布一般呈现“长条状”,滑体体积一般小于5000m~3,通常发育于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坡体;其控制因素主要为地形坡度、相对高差、斜坡体平面曲率以及坡体植被等;坡度为20~40°,相对高差小于100m,坡体平面曲率为负值的斜坡属于浅层滑坡的高发区,低矮灌木对浅层滑坡稳定性通常产生有利影响,而高大乔木对斜坡稳定性往往产生不利影响;强降雨是诱发浅层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
2025年02期 v.20 143-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5K] - 赵存法;范琦;苏清;田蓉;庄译南;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依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重要抓手,其相关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根据张家港市资源环境禀赋特征,选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农业耕作条件、农业生产环境条件、土壤质量、城镇建设条件、地质灾害危险性等单要素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开展生态保护功能重要性、农业功能指向的承载等级及适宜性、城镇功能指向的承载等级及适宜性的综合评价工作。结果显示:张家港市土地资源条件良好,无强烈制约城镇建设的不良因素;全市土壤肥力条件较好,适宜进行种植业生产。该项工作有利于当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与优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国土空间开发、地质环境保护、统筹优化空间布局提供基础地质支撑。
2025年02期 v.20 150-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6K] - 刘苏;
深入探究土地综合承载力的时空演变及其障碍因子,对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考量经济社会、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科教管理四大维度,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熵权法及障碍度模型,对2003—2022年辽宁省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识别其障碍因子。研究发现:时间演变方面,2003—2022年辽宁省土地综合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地区间差异逐渐加大。空间分布方面,土地综合承载力呈分散状态,并呈现出以沈阳、大连为“双核”的“山脊”式格局。生态环境、土地资源是制约辽宁省土地综合承载力提升的主要子系统,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是主要障碍因子。此外,各市的障碍度区域差异明显。
2025年02期 v.20 159-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3K] - 蔡剑韬;
盾构隧道施工引发地面塌陷灾害呈高发态势。上海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发地面塌陷主要由地层损失引起,与推进速度、出土量、支护压力等施工控制参数密切相关,轻则引发地面沉降,重则引起开挖面失稳,由局部破坏扩展至上部土体整体塌陷。螺旋排土口的“喷涌”和盾尾间隙被泥水“击穿”导致的地层损失是引发塌陷的两种典型情况。地层岩性、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水文地质条件是地铁隧道稳定性的主控地质因素,上海高水压环境下的粉砂性地层相比软黏土层具有更高的施工风险。浅埋、大直径、小曲率半径、大坡度掘进等线路情况下更易引发地面塌陷。盾构进出洞、旁通道部位以及邻近有深基坑或下穿河道、管线、既有线路等情况时,受力情况复杂,是地面塌陷的高发区域。
2025年02期 v.20 165-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4K] - 李海明;石国峰;秦沛;杨清法;
构建基于首都城市建设和发展需求的北京市地质勘查专业标准体系是落实党中央指示,响应北京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的关键行动。北京市地质勘查专业标准体系以国家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为基础,在国家和相关行业标准体系的指导下,结合北京地区特点,划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3个层次,囊括了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及利用管理、水文地质勘查等9个专业领域。文章通过对“十四五”以来发布的新标准、在编标准及待编标准进行梳理统计,分析标准体系的发展趋势。在研究标准体系发展演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体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拓展标准体系覆盖范围、完善健全标准体系专业分类、加强老旧标准的修订更新、加紧制定工作中急需的地方标准等对策建议。
2025年02期 v.20 174-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0K] - 陈伟建;黄昱琪;纪轶群;王树芳;张院;
传统二维空间分析在三维空间中存在数据失真局限,如何基于有限勘探数据实现高精度建模成为关键问题。文章以北京市西部山前平原区为例,依托地下水调查数据和地下设施建设数据,基于ArcGIS Pro平台的空间分析工具和三维建模工具构建地质体、时序水位矢量面、地下铁路和地下车库,并整合成地下水动态可视化模型。该模型可充分利用已知数据进行空间位置比对,提示未来土壤湿地化区域并划分风险等级,为地下设施建设、地下资源评估、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2025年02期 v.20 182-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5K]
- 韩冰;
通过测试2019—2023年北京市20个点位大气干、湿沉降样品,探究2012、2019、2023年3个关键时间节点大气沉降重金属的通量变化,对2019—2023年新冠疫情影响下大气沉降重金属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规律、排放源特征及来源贡献率等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2019年As、Cd、Hg、Pb、Cr、Ni、Cu、Zn等8项重金属大气沉降通量为2012年的8.4%~42.3%,As元素下降最为明显。2019—2022年,重金属通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朝阳、石景山、房山和大兴等点位大气沉降量显著高于其他区域,主要受人类排放活动影响;门头沟、延庆、密云、怀柔等具有地质高背景特点的山区点位,大气沉降重金属通量受降水等气象条件影响更大。干沉降重金属质量浓度富集程度为Cd>Zn>Pb>Cu>Hg>Cr≈Ni>As,Cd和Zn元素的富集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元素,Cd富集与Hg、Ni显著相关,Pb富集与Cr、Ni、Cu、Zn显著相关。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显示:第一季度西北气团起源地为自然源,输送距离较远,更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第二、三季度周边工业城市对北京有As、Cd、Hg、Pb、Zn等污染物气团传输。主成分及APCSMLR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大气沉降元素Pb、Zn、Cd、Ni、Cu贡献率占比超13%,Cr贡献率最低,仅占3.06%。Cu、Ni、Cd、Hg、Pb等元素主要来自交通排放源(F1),其贡献率为57.63%~76.22%;Cr、As元素主要来自煤炭源(F2),其贡献率为50.78%~58.70%;Zn元素主要来自混合源(F3)(包括土壤母质尘、冶金尘等),贡献率为69.64%。
2025年02期 v.20 188-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0K] - 姚月莹;魏任行;梅伟标;庄祖儿;陈珺菲;
粤东北部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形势日趋严峻。文章在收集已有资料及野外调查核实的基础上,结合龙川县地质灾害精细调查评价项目(24个镇)成果,采用综合集成的方法,分析滑坡地质灾害特征,研究其形成机理。该县滑坡主要为小型浅层滑坡,滑体厚度在0~3 m范围内,以牵引式滑坡为主;在时空分布上具有典型的雨灾同期特征,空间上集中发育于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高丘陵以及低山残丘坡脚地带;典型的滑坡类型为层内滑动型滑坡和界面滑动型滑坡。
2025年02期 v.20 202-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9K] - 全瑶;吴彬;丁桂伶;
山区人类工程活动产生的大量弃渣会改变沟谷地表形态,增加沟谷松散物质储量,影响沟谷排水能力,增大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京礼高速梯子峪隧道修建过程中,在白羊城沟中下游沿沟底堆放了巨量隧道弃渣。文章通过遥感图像对比和现场调查,发现弃渣改变了白羊城沟谷中下游边坡和沟谷形态,影响了沟谷排水能力。通过泥石流沟易发性评价分析,认为弃渣使白羊城沟泥石流易发性显著提高。联合分析“23·7”特大暴雨期间沟谷内降雨量与泥水位专业监测数据,发现过程累计雨量曲线与泥水位曲线呈复杂相关性。结合降雨前后沟谷冲刷变化情况,本次该沟谷发生山洪泥石流的临界降雨条件是持续降雨时间达48 h,总降雨量达394.6 mm,平均雨强达8.22 mm·h~(-1),期间最大雨强达55.8 mm·h~(-1)。
2025年02期 v.20 212-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8K] - 王建西;王博文;李敏;
在地质灾害监测中,数据分析建模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洞察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情况,揭示发展趋势。监测数据的质量对数据分析建模与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数据预处理作为提升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对异常值识别与处理尤为重要。箱图作为一种常见的数据可视化工具,被广泛用于数据分析中。文章详细阐述基于箱图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值计算、异常值识别清洗算法,用Python语言编程使之可视化。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箱图及其算法在处理地质灾害监测数据上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箱图能够精准定位并处理异常值,显著提高监测数据质量。
2025年02期 v.20 221-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0K] - 孙少游;张建智;
为提高深部地下水富集区的勘探精度,采用震电融合方法探查煤系地层水文地质特征。结果表明:震电融合能够实现三维空间上构造和富水性参数的综合,可作为煤系地层矿井水文地质勘探的有效技术手段;电阻率是地下水探测的重要参数,在富水区预测中为首要参考主成分,基于测井曲线约束的方法可显著提高反演质量;震电融合计算的解释成果图较单一的电阻率断面或切片成果更加准确,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2025年02期 v.20 229-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8K] - 胡飞平;方明;
金寨县樊家冲地区位于北淮阳构造带东段,沙坪沟钼铅锌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内。通过沟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5处综合异常,进一步缩小了1∶50 000地球化学异常区范围,该成果表明沟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中低山地区具有快速、经济、高效等优势。异常查证结果表明,AP-1综合异常Mo异常形态完整、规模较大,主要分布在同兴寺岩体与火山岩的接触带附近,该区脉岩发育、矿化蚀变明显,地质成矿条件较好,具有良好的钼、铅锌矿找矿前景。
2025年02期 v.20 235-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4K]